11月2日大事记
1987.11.2
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
1992.11.2
大陆海协会致函海基会,建议在北京或大陆其他适当地点进行有关辜、汪会晤的预备性磋商;如果海基会方面有所不便,海协会可派出负责人到台湾或金门进行此项磋商。
1993.11.2
辜汪会谈后续第二次事务性商谈于厦门举行,双方就偷渡犯遣返、渔事纠纷处理、劫机犯遣返、两会人员出入境往来便利等议题协商,双方仍有歧见。
1998.11.2
“行政院”在台北举行“八十七年大陆工作会议”,以“开创两岸新局、促进良性互动”为题,进行综合研讨。
1999.11.2
海基会改选第四届董监事成员,除少数董监事因原代表职务有所变动因而调动外,成员结构与代表性大致维持不变。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会见英国国防参谋长格思里时指称,对台湾问题,中共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同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针对“台独”和外来势力。
中共驻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发言人于树宁表示,“台湾安全法”将严重危及中共与美国关系,增加台湾海峡紧张;中共已注意到共和党议员决定将院会审议台安法延后至明年,但是他们这么做还不够。
2005.11.2
中共中央台办副主任李炳才、郑立中及有关部门人员与江丙坤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台商服务中心访问团一行举行工作会谈,形成“两岸客运包机节日化、周末化、常态化”、“构建台湾水果的采购、销售通路和平台”“促进两岸旅游业者尽快就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相关问题进行协商”、“鼓励两岸金融业者就加强两岸金融合作进行协商”及“鼓励两岸新闻业者就两岸媒体互派记者常驻问题进行协商”等5项共同意见。
2006.11.2
“行政院”陆委会吴钊燮主委在第六届两岸专业交流绩优团体颁奖典礼时表示,专业优质的交流,为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奠定稳固基础,希望透过两岸专业交流团体的协助,两岸共同致力深化交流内涵,促进两岸关系的善意互动与和平互信。
2007.11.2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于青年日报发表“两岸经贸应以国家整体利益为依归”专文表示,两岸经贸的快速成长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也是两岸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陆委会在兼顾市场经济运作及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以稳健务实的脚步,持续进行两岸经贸政策的规划与落实执行。
国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在就两岸交流20年发展情况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达4583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56万人次﹔常住大陆的台胞近40万人,定居大陆的台胞1.8万余人,两岸通婚约27万对。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炳才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决不容忍“台独”,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在“中国-东南亚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通过这一谈判,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寻求解决两岸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关系等重要问题的办法,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进行规划,签署和平协定。
2009.11.2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言人刘德勋副主任委员指出,四项协议签署将近一年,为两岸经贸交流正常化带来不少实质效益,在野党的批评与媒体的报导与事实有很大出入,并表示:大陆旅客赴台湾旅游并未排挤国际观光旅客;两岸空运协议签署增加客运航点及航班,大幅缩短航行时间;两岸海运协议适用对象亦包括两岸资本权宜船;两岸邮政协议有助资金汇回台湾;两岸已建立制度化食品安全联系窗口及常态交流机制;六、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自协议生效迄今,双方相互提出之各式 请求案件共计2299件。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第八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时强调,将继续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文化的传人,应该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共同继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进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2016.11.2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开幕致词时提出五点看法,一是要为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凝心聚力;二是要为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动力;三是要为推动两岸同胞交流献计献策;四是要为加强两岸文教合作多做贡献;五是要为促进两岸青年共同成长发挥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两岸和平发展论坛”部分代表和主办单位负责人时提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增进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等三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