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大事记
1992.11.3
大陆海协会负责人以电话告知海基会,对一个中国的表述方式决定让步,同意以口头方式表述一个中国的原则,而具体内容则另行协商。
1999.11.3
大陆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表示,澳门回归时辜汪会面日,不排除这种作法。
内政部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七月已开放大陆人士来台可在澳门领取入台证,但大陆边防官员仍没收到上级指示。海基会表示考虑向海协会发函,转告大陆有关部门,我方此项新规定。
2004.11.3
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应“中华民国”全国商业总会邀请,发表专题演讲指出,我们并无意要与中国大陆对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跟中国大陆和平相处。台湾一直在营造善意和解的环境,以追求两岸的和平稳定发展为目标,今年五二0后台湾的两岸政策是善意和解、积极合作与永久和平。
2005.11.3
陆委会副主委黄伟峰表示,中国大陆民航总局台港澳办公室主任浦照洲发函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范志强邀请商谈两岸春节包机,同时也包括货客运包机。陆委会认为,浦照洲的来函正可以证明,两岸的授权单位在过去一直有持续沟通的默契。
中共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副理事长浦照洲致函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范志强,邀请其率公会有关人员循2005年春节包机澳门沟通的模式,双方尽快就两岸客货运包机,尤其是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的具体技术性、业务性安排直接沟通,达成共识,顺利实施。
2006.11.3
内政部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修正:“大陆地区人民申请进入台湾地区送件须知-配偶来台团聚”,并自95年12月1日起实施。
国台办发言人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时表示,陈水扁鼓吹制定所谓“第二共和宪法”,是为继续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采取的又一危险举动。如果任由陈水扁肆无忌惮地推进“台独”活动,势将进一步威胁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威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威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我们坚决反对陈水扁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立场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
2008.11.3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布新闻稿指出, 政府的两岸政策与其他政策同样受到国内法律和民意的监督,且此次全程在台北举行,更有利于国内舆论、民众及反对党的监督。而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后,一次在北京举行,一次在台北举行,也更能彰显两岸对等协商的原则。而本次陆委会授权海基会的协商范围仅限于两岸空运、海运、邮政合作及食品安全事务,无关两岸政治关系的议题,亦不牵涉国家主权之变动。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协商代表团,抵达台北桃园机场,海协会会长陈云发表书面讲话,向前来迎候的台湾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海基会、海协会就二次“陈江会”即将签署的相关协议,进行第二次预备性磋商。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表示,磋商的四项议题都是民生经济议题,完全与政治无关。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海基会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表示,这次率团到台湾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和海基会就两岸空中直航、海上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等四项议题进行协商并签署协议,二是就如何应对世界金融风暴给两岸经济带来的冲击交换意见。
国台办主任王毅在为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送行时表示,两岸协商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四项协议顺利签署后,两岸大体上就能完成“三通”进程。大陆方面对今后两会协商议题持积极和开放态度,例如如何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如何探索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安排等。
2009.11.3
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与大陆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针对第四次江陈会谈准备事宜,举行第二次程序性商谈。双方商定在本年12月下旬举行第四次江陈会谈前,并视实际需要再进行后续程序性商谈之后,循例举行正式的预备性磋商。
中共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2009海峡两岸工会论坛”的台湾工会界代表时表示,两岸应把两岸交流合作推向民间、推向基层、推向更广泛的领域。希望台湾更多的工会界人士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
2010.11.3
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到深坑福容饭店探视并慰问苏花公路坍方事故中受难的广东珠海旅行团家属。
大陆海协会副秘书长张胜林于上月27日来台,会见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并了解20名大陆游客的搜救进展;其后并由海基会副秘书长高文诚等人陪同,安排前往台北县深坑福容饭店探视家属,也安排探视伤者和前往灾变现场。
2014.11.3
马英九接见参加“2014年第22届亚太经合会(APEC)经济领袖会议”代表团谈及两岸关系时表示,萧前此行与大陆领导人会面,希望能让对方了解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仍是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稳中求进,不会有任何改变,同时也希望持续加强两岸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