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大事记
1996.11.7
交通部水运司发出《关于实施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7.11.7
海基会函覆建议由辜董事长率团前往访问,并愿意会晤有关人士,也欢迎海协会来访。
2000.11.7
国务院正式确认唐树备、王永海免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职务,并由周明伟、王在希两人接任。
2001.11.7
“行政院”院会通过大陆投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政策,取消大陆投资个案5,000万美元上限,建立新的审查机制。
“行政院”会宣布第二阶段两岸金融业务往来措施,决定放宽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与大陆银行直接通汇。
2002.11.7
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在“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回答“立委”质询时,就两岸三通谈判提出四项原则:政府主导、民间协助、海基会优先,以及公权力不能被侵蚀。
2003.11.7
新华社发表“揭穿陈水扁的政治骗术”述评文章,严厉抨击陈水扁假借民意公投,遂行“台独”的真实意图。
2005.11.7
福建厦门成立“厦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协会”。
商务部发布公告,即日起终止对原产于日、俄、新、韩及台湾地区进口的双酚A反倾销调查,这是中国大陆第二例因申请人撤诉而终止的反倾销调查案件。
2006.11.7
首届海峡两岸商标品牌论坛在厦门开幕。
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设立港澳台及华侨学生奖学金。
2007.11.7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宣布,自明年1月1日起,大陆与台湾合拍的电视剧,可视为大陆生产的电视剧播出和发行。
2008.11.7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赖幸媛主任委员在新闻局有关第二次“江陈会谈”的记者会中表示,海基会在陆委会充分授权下,配合相关部会协商完成四项议题的签署,具有下列意涵:进一步落实制度化协商机制,大幅提升两岸互动层级,突出两岸现阶段协商重点,体现两岸对等协商与互动的新模式,稳定两岸关系、促进区域和平。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及海协会代表团结束访台行程返回北京。
2008.11.7
国台办主任王毅在迎接海协会协商代表团返抵北京时表示,海协会协商代表团此次赴台商谈,是一次开拓之旅,海协会会长首次访台,两岸首次在台北举行正式商谈;是一次合作之旅,海协会秉承平等协商,互利双赢的精神,与海基会签署了四项重要协议并举行了一系列有益的交流活动;是一次和平之旅,陈会长和海协会代表团展示的是我们期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诚意。
2011.1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在会见出席“第十四届京台科技论坛暨2011年北京台湾名品博览会”的台湾工商界代表时表示,当前,两岸关系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认同“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的前提,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否定“九二共识”,将使两岸协商不得不中断,也将使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遭到损害,引起两岸关系重新动荡不安。
2015.11.7
马英九启程赴新加坡出席两岸领导人会面,在登机前发表简短谈话表示,此行目的是回顾过去、前瞻未来,透过这次会议,巩固台海和平,维持两岸现状。并表示,“这是一个适当时机”,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同时建立两岸领导人会面机制,未来不论任何人担任中华民国总统,都有机会在这个新的平台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
马英九出席“两岸领导人会面”致词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现状五点主张,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会后并亲自主持召开国际记者会。
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出席“两岸领导人会面”时,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第二、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三、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第四、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两岸领导人会面后举行记者会时表示,此次会面对当前和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有六点重要意义。第一、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二、双方对两岸关系66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尤其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表明两岸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两岸双方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第三、会面是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作为共同政治基础的再确认,对两岸关系未来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两岸交往互动层次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两岸沟通对话,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同胞。第五,这次会面也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第六,会面有利于激发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同心协力,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
2016.1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2016“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提出四点意见,一是携手合作,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变局;二是创新模式,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创造条件,增进两岸基层民众和青年福祉;四是善尽责任,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