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大事记
1998.11.26-30
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日本,与日相小渊惠三举行高峰会谈,会后达成“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宣言”,但两人既未举行签署仪式,也未举行共同记者会,仅由双方分别对外发布宣言内容。
2000.11.26
跨党派小组召开第七次会议,获致“三个认知,四个建议”的具体共识。
2003.11.26
国台办发言人张铭清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明年春节包机大陆方面坚持“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的原则;欢迎两岸民间业者就技术性、业务性问题开展协商。
国台办发言人张铭清在例行记者会上称,如果台湾通过“不设限”公投法,内容涉及国旗、国号、领土等,大陆方面将会强烈反应。同时也表示,陈水扁如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制造“台独”事变,决不会坐视不管。
2004.11.26
海基会就台商张简荣坤等命案致函海协会,请该会尽速协调有关单位追缉凶嫌,并对前往处理善后之家属提供协助。
2005.11.26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昆明举行的“欢迎台湾观光协会首次组团参展”晚宴上宣布,明年中国大陆旅游业界也将组团赴台北参加“海峡两岸旅游展”。
2007.11.26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表示,配合卫生署防疫政策,中国配偶初次申请来台,应检附健康检查证明文件。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委员会议,讨论通过新闻局所提“网络广播电视平台及其他广播电视系统”纳入相关许可办法管理,并增订大陆地区及香港澳门广播电视频道节目在台申请程序。
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赖斯时表示,中方敦促美方以实际行动履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恪守在台湾问题上向中方作出的郑重承诺,停止售台先进武器,不向陈水扁当局发出错误信号,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中美关系大局。
2008.11.26
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表示,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务院台办将从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出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拟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关于台湾居民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后,在大陆执业的具体办法,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研拟之中,将适时发布。并协调各方,积极协助台商解决他们金融危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011.11.26
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我方亚洲大学学生陈仕怀赴深圳旅游失踪乙案表示,11月17日上午正式去函大陆相关单位。海基会将继续并透过大陆海协会与深圳市台办积极协处理。
2012.11.26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九二共识”20周年座谈会表示,“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两岸应当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进行平等协商。坚持“九二共识”,认同一个中国,两岸就可以展开平等协商。确立此一核心不仅符合客观事实,也符合双方各自规定。“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已经发展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二共识”作为与台湾当局和各政党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在于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做到了这一点,台湾任何政党与大陆交往都不会存在障碍。
王毅主任也表示,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主张、新论述:一是首次把坚持“九二共识”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正式文件,表明对“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重视。二是提出两岸双方应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表明希望在认同并坚持一个中国上寻求双方的连接点,扩大彼此的共同点,增强相互的包容性,从而深化政治互信。三是强调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四是主张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并对此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合情”,就是照顾彼此关切,不搞强加于人;“合理”,就是恪守法理基础,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2013.11.26-12.3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率领“海协会经贸交流团”于11月26日至12月3日来台参访,除会见海基会董事长外,参访行程尚包括自由经济示范区相关规划,并与陆资企业举办座谈。
2014.11.26
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在北京就陆客来台中转议题,及进一步便利两岸民众往来事宜,举行第一次工作性商谈。双方在商谈中交换意见,同意共同努力推动后续商谈。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例行记者会表示,希望两岸服贸协议能够尽快通过,并且共同努力尽快谈出一个开放水平高、平等互惠的两岸货贸协议。此外,为落实开放大陆居民经台湾中转,并进一步沟通便利两岸同胞往来事宜的共识,海协会及海基会将举行第一次工作性商谈,同时也将就启动共同研究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事宜的准备工作进行具体沟通。马晓光也强调,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是有完整的历史记录。“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海峡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均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016.11.26
蔡英文应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之邀,于该杂志“The World in 2017”专刊发表题为“台湾将再起”(Turning Taiwan into a tiger again)专文表示,我们将寻求与利害相关的各方,包括中国大陆,展开对话,为亚太地区建立和平繁荣架构。我的两岸政策是在既有的“宪政”框架下,建立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