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大事记
1999.12.14
连战表示,提出“远程地对地飞弹”构想,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我方始终希望台海两岸能在和平、交流与双赢的大道上增进彼此的关系,决不愿意见到双方军事对立的情况。
2005.12.14
国台办发言人李维一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澄清,现阶段并无要把台胞证换成居民身分证的情况。并宣布台湾驻点记者的驻点时间延长到3个月及大陆的民航主管部门已经批准了6家航空公司来执行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的任务。
2006.12.14
“行政院”陆委会吴钊燮主委出席“从2006年大陆投资环境变迁,看未来台商经营策略研讨会”专题演讲时表示,政府强化风险管理机制,但同时也推出放宽中国商务人士来台、推动中国观光客来台的开放政策,希望台商在投资中国之余,能结合台湾优势策略,思考回台投资。针对中国大陆观光客来台议题,两岸对口单位已数度技术性磋商,很有机会让台海两岸正式代表坐上谈判桌,落实全面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
台办主任陈云林会见出席“两岸青年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等部分台湾人士时表示,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积极因素继续增多。但是,“台独”分裂势力企图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冒险性和危险性依然存在。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出席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时表示,台湾当局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企图通过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在“台独”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已经成为破坏两岸关系稳定和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胁。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致信“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表示,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170多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或类似组织,开展反“独”促统活动。
2007.12.14
“经济部”统计,自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10日止,有确定投资计划之回台投资台商投资案计98件、投资金额约新台币97亿元。
2007台北国际旅展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台北旅展,中国大陆31省市旅游局加上新疆自治区,推出255个摊位。
福建省长黄小晶在“福建省经济工作会议”表示,将深化闽台交流合作,加快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利益纽带、精神文化纽带、和谐社会纽带和通道连接纽带,使两岸同胞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
2008.12.14
“中华邮政”公司公告,自2008年12月15日起开办两岸直接通邮业务,开启两岸邮政业务合作。
2009.12.14
经济部门标准检验局就第四次江陈会谈将签署“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表示,两岸“共通标准”主要系针对尚未形成国际标准之新兴技术领域进行合作,只要技术领先,相关标准自然能引领国际标准发展趋势,协助产业开拓商机,这是跟时间的竞赛,关乎国际新兴市场未来版图分配,机会稍纵即逝,这也是政府积极推动两岸合作制定共通标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标准检验局进一步指出,两岸间产品往来因双方检验程序有落差,导致厂商为将产品销往中国大陆,必须重复检验,在金钱或时间成本耗费上均形成严重负担,而“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即是希望能协助解决上述这些经济事务技术层面的问题。
2010.12.14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协会在上海举行第六次“江陈会谈”预备性磋商,双方确认“医药卫生合作协议”签署相关准备工作,同时敲定第六次“江陈会谈”的日期、地点及程序安排。
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高孔廉在第6次“江陈会谈”预备性磋商时表示,两岸应积极面对处理攸关人民福祉的问题,秉持互惠互利精神,“多一点经济,少一点政治”,避免无谓虚耗,多为对方设想,让“协商程序简单化,协议实质丰富化”。
2011.12.14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授权团体达成的共识,它不是国共两党达成的,代表的是两岸的共识,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2008年6月以来,两会恢复协商以及两会签署的16项协议,也都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取得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开展对话协商的必要前提,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否认“九二共识”,两岸协商无法进行。
2016.12.14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在例行记者会就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称不明白美方为何须受“一个中国”政策束缚表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台海和平稳定的基石。如果这一基础受到干扰和破坏,“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台海和平稳定也必将遭受严重冲击。对于有大陆学者称在不违背“一中”原则上,两岸可另选新共识表示,“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只有明确了这一点,两岸双方才有共同的政治基础,才能够进行接触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