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大事记
1978.12.16
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商定自1979年一月一日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991.12.16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于北京正式成立。
1998.12.16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中斌强调,我方坚持大陆民主必须先于两岸统一,系因“地区安定”、“人道考量”、“法律的考虑”、“内政的现实需要”四项考虑。
1999.12.16
“立法院”初审通过“两岸关系条例”部分修正条文。
2001.12.16
中国共产党海协会在北京举行成立十周年酒会,汪道涵书面谈话称,两岸相继加入世贸组织,为“三通”创造有利条件,两岸应早日进行直接“三通”,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并称台湾应承认“九二共识”以便两会及早重开对话。
2003.12.16
中国共产党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记者会上重申,反对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并称中国的武装力量行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职责,同反恐是完全不同的。
2005.12.16
陆委会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52.3%的民众赞成应该有条件地适度开放台湾民众经“小三通”赴大陆地区,但也有50.1%的民众担心全面开放金马地区作为两岸往来的管道会影响国家安全,更有高达71.8%的民众忧虑会影响台湾对传染病的控制。
广东省公安机关逮捕并遣返台湾重大刑事犯陈宽信及张启胜二人。
2007.12.16
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在“求是”(总469期)发表专文表示,陈水扁当局推动“入联公投”,是谋求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走向“台湾法理独立”的严重步骤。当前对台工作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尤其是“台湾法理独立”活动,坚决挫败陈水扁当局推动“入联公投”和进行“台独”冒险的图谋。坚决制止“台独”冒险,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2009.12.16
经济部国际贸易局发布新闻稿表示,政府自98年2月宣布推动洽签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以来,极力争取民意支持,迄今仅经济部即已举办超过200场次与各界沟通之倡导说明会,对象包括全国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工商协会、各县市工业会、中小企业协会以及劳工团体等。
国台办新闻发布会指出,对协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态度,中方始终是积极的,两会领导人第四次会谈,有望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问题来交换意见。
2010.12.16
针对外界质疑两岸经合会的设置问题,“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布新闻稿澄清表示,“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系依据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第11条授权所成立,并无架空政府公权力问题。其功能、定位和运作,皆须遵照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之授权,一切公开、透明、合法;同时,所签署协议并将依法送“立法院”备查或审议,不会有架空行政、立法与司法三权的疑虑。
国台办主任王毅在“2010年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开幕致辞发表“同心协力、振兴中华”谈话时表示,两岸至今尚未统一,这是我们民族的最大伤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应当超越历史恩怨,增进相互了解,妥善处理分歧,加强各领域的互利合作,维护和增进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文化部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侯湘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继续加强两岸文化主管部门之间的对话,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协议尽早提到两岸“两会”协商。
2011.12.16
国台办主任王毅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致辞时表示,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双方的互信就能维持,基础就能稳固,商谈就能持续。否定或者抛弃“九二共识”,不仅两会商谈会陷入停顿,两岸关系也会发生倒退。并强调,建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会商谈,是两岸中国人之间的平等协商,是两岸同胞之间的善意沟通,不同于国与国的谈判。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致时表示,积极支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保障。希望积极推动商签两岸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协议,以利于两岸文教事业发展。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理解和重视台湾同胞关心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愿意通过两岸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并强调,“九二共识”是一个客观事实,否定“九二共识”,两岸协商就难以为继,已有的协商成果也将难以落实,两岸关系势将重现以往曾有过的动荡不安,最终伤害两岸同胞的利益。
2015.12.16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例行记者会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或借口向台湾出售武器、武器装备或技术。各方应该充分认识到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根本保障;希望台湾方面珍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来不易的良好局面,多做有利于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