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大事记
1964.12.21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强烈谴责美国长期霸占台湾,力图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个中国、一个台湾”的阴谋。
1998.12.21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京育在海基会主办的“民间经贸团体大陆事务交流研讨会”再一次提出通信息、通文化、通思维的“化三通”,呼吁大陆改变侷限于政治思维的交流政策,扩大两岸文化交流,以增进两岸人民的了解与感情。
1999.12.21
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表示,澳门的回归,再次证明解决台湾问题大的框架还是“一国两制”。
2004.12.21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维护台海和亚太和平稳定符合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全国人大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程序是为了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将有利于维护台海和亚太和平稳定和繁荣。中国政府坚定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愿意和决心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但我们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愿意同各国一起,为维护台海和亚太和平稳定继续作出不懈努力。另美方以任何借口和方式与台湾当局发展军事联系,都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都会助长“台独”分裂活动,损害台湾地区的和平稳定和中美关系。我们敦促美方履行向中方所作的承诺,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以免损害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
2005.12.21
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台办公布《台资企业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暂行办法》。
2006.12.21
“行政院”陆委会发表澳门移交7周年情势研析报告指出,澳门移交7年来,台澳民间交流持续热络,惟官方往来有待开展。陆委会希望澳门政府采取更为开放的作法,建立正常化、制度化的沟通往来架构。
2007.12.21
内政部入出国及移民署更新“邀请大陆地区专业人士来台从事活动须知”。
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在洛杉矶与侨界见面会时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希望广大海外侨胞发挥积极影响,继续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最终实现民族的统一而不懈努力。
2008.12.21
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在“第四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式上宣布加强两岸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制订的10项政策措施。
2009.12.21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委赵建民表示,国会与民意的支持,是两岸制度化协商得以顺利运作的关键,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陆委会将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各界的沟通,希望在包容与和解中寻求最大共识,也期待国内各界对政府推动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能理性、务实看待。
海基会高孔廉副董事长在两会预备性磋商致词时表示,对于未来两岸协商,有三个希望,“希望”双方能搁置争议,务实协商,不要过度政治化的引申;“希望”大陆能发挥仁者智慧,充分尊重台湾人民的想法;也“希望”大陆考量两岸规模的差异,处处从大处着眼。
中央台办主任王毅为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送行时表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原则是平等互利,希望这次两会会商,能够成为启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为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强调,两会商谈议题经双方商定,不存在黑箱作业问题。
2010.12.21
“第六次江陈会谈”在台北举行。海基会江丙坤董事长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陈云林会长完成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虽然来不及在会谈中签署两岸投保议题,但两岸仍然达成阶段性的进展,双方也同意在适当时间,举行“两岸协议成效与检讨会议”,以落实双方关切议题的实际执行。双方并一致认为,未来仍将以“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之后续协议商谈为主,将“两岸投资保障协议”列为两会第七次会谈的重点推动议题,并尽早完成签署。
海协会陈云林会长与海基会江丙坤董事长举行会谈时表示,明年两会会谈应重在保持两岸制度化协商的稳定发展;建议两会进一步丰富谈判议题,照顾两岸同胞多方面需求,尽快启动两岸科技、文化、教育等议题的协商。
2014.12.21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布新闻稿表示,政府推动大陆政策,目标就是建立永续和平与繁荣的两岸关系,以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繁荣与维护民众福祉;政府的政策方向稳健务实,在两岸及国际上所获致的和平红利与外溢成果,获得国内民意及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肯定。陆委会表示,政府一向秉持公开透明原则,向民众说明两岸关系发展的成果,将会持续加强与民众沟通说明,争取支持,为两岸关系奠定更稳固的民意基础。
2016.12.21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针对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发表声明决定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表示,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的立场坚定不移,也必将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与台湾“断交”表示,中方对此表示赞赏,欢迎圣普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