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大事记
1999.3.29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召开委员会议,审议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订定协议处理条例”草案,决定以立法手段规范处理未来两岸谈判机构签署的各项协议。
广东人民政府在广州市文德北路成立“台商投诉协调中心”,为专门负责台商投诉协调工作的职能机构,由广东省台办直接领导。
2006.3.29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在记者会表示,希望两岸相关的行业组织能够尽快就处理避免对台商双重征税的问题进行接触和交换意见。并希望台湾当局尽快改变对两岸交流设置不合理的障碍。而针对台湾当局近日公布对两岸经贸进行“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配套机制方案亦指出,任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对两岸经济合作加以人为限制和干扰的作法,都是不得人心的,最终受到损害的是台湾经济,是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
2007.3.29
“行政院”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指出,有关两岸开放观光之进行,双方目前仍在持续协商推动。刘副主委强调,两岸针对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之对口单位向来不是中共国台办,因此对其谈话内容不予详细回应。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强台湾少数民族研究,加大文化、教育交流力度,增进海峡两岸少数民族间的互相了解和友爱,广泛团结台湾各界少数民族爱国人士,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同其它国家开展交往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原则,所以中方希望有关的国家,包括尚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以及那些仍然同中国的台湾保所谓“外交关系”的国家都能够遵守这一原则。
2009.3.29
马英九到云林县访视时指出,政府研议与大陆签署ECFA,除了希望有助于与美、日及东南亚等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也是要避免台湾被边缘化。政府的原则就是“三要”,即“要凝聚共识”,“要循序渐进”、“要广结善缘”,希望最终能和其他国家洽签自由贸易协定。
2010.3.29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刘德勋副主委宣布,两岸经济合作协议(ECFA)第2次正式协商31日起在台北举行2天,我方协商团队在协商的过程中,一定会坚守“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立场,争取台湾最大的利益。
海基会宣布,“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订于本(3)月31日及4月1日在台北举行第二次正式协商。本次协商双方将就货品早期收获计划、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协议文本主要内容及未来协商工作安排等进行实质意见交换。
2011.3.29
马英九接见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及“2049计划研究所”访华团时表示,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是“先易后难”、“先急后缓”与“先经后政”,使两岸发展的速度“不快不慢”。
2014.3.29
马英九针对近日学生运动召开中外记者会表示,政府支持两岸协议监督机制的法制化,并呼吁“立法院”尽可能在本会期结束前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同时,政府也支持“立法院”进行服贸协议逐条讨论与表决,但不赞成“行政院”撤回,这将对台湾造成很大伤害。马英九表示,政府推动服贸协议,是为振兴台湾服务业、确保台湾经济活力的动能,以及为创造台湾加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有利条件。两岸服贸协议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一部分,而ECFA又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之下的一个双边贸易协议,服贸协议未通过,将严重伤害我方国际信用与贸易自由化的努力,也会影响我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机会。
2016.3.29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公布2016年度第1次例行性民调显示,有8成以上民众支持政府持续坚持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81.9%),并继续推动两岸官方互动常态化(85.3%)和制度化协商(87.0%);超过7成以上民众不认同大陆“两岸同属一中”的说法(72.7%),并支持当局就大陆近期宣布与我前“邦交国”甘比亚建交,破坏两岸互信之作为,表达强烈不满的作法(70.8%)。
2017.3.29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例行记者会针对台外交部门说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而陆委会也说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表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只有对两岸关系的性质有正确认知,才谈得上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针对李明哲案表示,李明哲因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已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对于为台胞提供便利性的措施或政策表示,有关部门正研究出台便利台湾同胞;包括台湾青年来大陆就学、就业、工作、生活措施,将在年内陆续公布实施。有关蔡英文总统说希望和美国建立升级版的策略伙伴关系表示,坚决反对台湾与我建交国开展任何形式的军事往来和官方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