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大事记
2000.4.14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长张铭清称,祇要连战符合“身分适合和主张两岸统一”两项条件,对他访问大陆乐观其成。
2004.4.14
国台办发言人李维一在记者会上批评陈水扁的2006公投制宪时程是“赤裸裸的台独时间表”,必将造成台海地区的紧张与危险。并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基础,大陆不会改变立场,只要承认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协商随时可以恢复。
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副总统钱尼举行会谈时表示,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并要求美方恪守承诺,反对“台独”,反对台湾领导人任何旨在改变台湾现状的言行。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会见美国副总统钱尼时声称,“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关系到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希望美方坚持在台湾问题上作出的承诺,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台湾问题处理好了,中美关系发展就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2006.4.14
首届国共经贸论坛在大陆北京举行,50家以上的台湾企业参与。陆委会吴钊燮主委表示,政府对此会关心但不会忧虑,且台商在两岸之间,可以扮演着正面的互动角色。
2008.4.14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刘德勋副主任委员在记者会指出,大陆资金要到台湾地区投资尚未解禁,目前还存在“双重障碍”,第一层障碍是中方仍禁止大陆厂商来台湾投资,第二层障碍是台湾现行法令也尚未对陆资完全解禁。
2009.4.14
马英九接见“台湾关系法30周年回顾与前瞻”国际研讨会美国学者时表示,两岸的主权议题无法于短期内获得解决,但仍可寻求务实处理,而“九二共识”就是最好的基础与起点,双方可先寻求互不否认,透过海基、海协两会的会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具有急迫性的事项透过合作机制获得解决,进而使两岸都能互蒙其利。而“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不仅有助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避免我国在区域内被边缘化,也可使我国更进一步全球化。
马英九接见泰华侨团首长访问团时表示,希望与大陆就经济合作签订一个架构性的协议,此协议可以分好几年、有弹性地来完成。
2010.4.14
海基会就大陆青海地区地震事,致函海协会,表示关切与慰问。
国台办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大陆高校将免试接收在台湾基本学力测试中成绩达“顶标级”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国台办同时表示,双方同意加速推动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进程,尽快在大陆进行第三次商谈。第二次商谈中没有要求台湾方面进一步开放大陆农产品出台,在早期收获计划中,也将不会包括农产品。
2012.4.14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赖幸媛主任委员出席“台中文创产业与陆客自由行”座谈会时表示, ECFA可以处理文创产业的市场准入,现在两岸正努力进行ECFA的后续协商,希望为本土业者争取利益。此外,两岸智财权协议已为台湾文创产业,在大陆及网络上的权利保护开启了第一步,而政府制定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让台湾能透过观光资产获利。
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美国休斯顿与当地台胞代表座谈时表示,将持续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巩固两岸双方的政治基础,维护“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在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路推动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继续大力开展两岸各界交流,特别是积极扩大和深化文化及教育领域的交流,并更加注重与台湾基层民众之间的接触与互动;继续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继续坚定地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2015.4.14
马英九与日本媒体驻华记者茶叙座谈会时表示,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亚太地区的和平至关重要,因此近7年来政府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并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基础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使两岸交流日益深化与扩大。两岸迄已签署包括“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等21项协议,实现海空运直航、陆客来台与共同打击犯罪等交流。此外,去年双方主管两岸事务的首长先后在南京、台北与北京三度会晤并互称官衔,充分显示两岸已经建立制度化的沟通管道,双方关系达到隔海分治66年来最为稳定和平的状态。
2016.4.14
马英九出席“南海争议暨国际法研讨会”致词时,阐述南海区域对我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所凭依之历史与法理证据,并重申我国以“南海和平倡议”暨路径图推动协商,维护太平岛主权与岛屿地位之相关作为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