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大事记
1996.5.29
新华社以署名“金石”发表“一个中国原则的不可回避”文章,批评李登辉就职演说未提一个中国。
2000.5.29
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在“立法院”答询时明确表示,现在台湾的地位是很清楚的状态,“台湾属于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并强调,对于台湾要和大陆统一、或是独立、维持现状,新政府都将之视为开放的选项。
2004.5.29
“行政院院长”游锡堃强调,两岸要交流、对话、搁置争议才能稳定两岸关系;两岸交流是渐进式的,政府并以三阶段处理,包括释出善意、扩大交流与凝聚国内朝野共识。
2006.5.29
“内政部”于陆委会第170次委员会议提报“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第17条、“大陆地区专业人士来台从事专业活动许可办法”第20条、“大陆地区人民在台湾地区依亲居留长期居留或定居许可办法”第5条、“香港澳门居民进入台湾地区及居留定居许可办法”第18条修正草案,删除保证书应送保证人户籍地警察机关(构)办理对保手续之规定,改由境管局进行实质查核。
陆委会委员会议讨论通过,放宽大陆专业人士来台从事文教专业交流涉及商业行为之活动项目,大陆地区大众传播专业人士可来台从事合理且必要之宣传活动,并可依其许可目的性质召开记者会、接受大众传播媒体(含报纸、杂志、电视、广播)访问。
国台办副主任郑立中表示,开展两岸金融领域合作与交流,是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台资企业在大陆A股上市已经完全没有政策障碍,大陆积极鼓励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
2007.5.29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近日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该组织权利指称,在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主权国家在该组织的合法权利,决定台湾以非主权地区成员身份继续参与该组织活动”,这说明,国际社会普遍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亦表示,中方已就李登辉访日提出严正交涉,希望日方不要为台独分子和势力提供政治舞台。
2008.5.29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新闻稿指出,两岸务实协商是建立互信的重要步骤。陆委会强调,两岸回归制度化协商,是我方长久以来坚持的政策立场,未来两岸的协商互动将依法行政,回归制度面的规范,使两岸关系逐步朝向有利于双方建立互信的方向发展。并重申,海基会是政府唯一授权与中国大陆协商涉及公权力议题的机构,5月26日政府已经正式授权海基会就两岸包机与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等三项议题,与海协会进行协商,这是双方建立互信与促进两岸良性互动的第一步。
马英九在“府”接见美国联邦众议员史蜜特女士(Jean Schmidt)时表示,台湾所扮演的是“和平缔造者”而非“麻烦制造者”,他将以维护台湾自主性与尊严为基础,尽力改善两岸关系,创造对等沟通与和平协调的平台。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致函海峡交流基金会,邀请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于6月11日至14日率团访问北京,尽速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就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事宜进行商谈。
2009.5.29
马英九在贝里斯演讲时表示,基于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理念,致力于改善两岸关系,以“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两岸政策,协商解决歧见,顺利推动两岸重启制度性协商。为开启台海两岸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政府并提出“活路外交”政策,停止与中国大陆在国际上恶斗,以改善两岸紧张情势,对东亚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2011.5.29
马英九出席“2011青年学生领袖大陆政策研习营”时表示,面对复杂的两岸情势,我们的基本理念就是所谓的“新三不”,即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并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发展两岸关系,目的就是让两岸在中华文化的共同背景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2013.5.29
国台办例行记者会表示,两岸领导人互访的问题,由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和需要来决定,双方可以为此创造条件,包括协商互访的适当身份问题。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根据双方各自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水平以及彼此关切的问题作出的安排,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协议。此外,希望台湾方面能够尽早调整、修改针对大陆籍配偶的歧视性政策,维护大陆配偶的尊严与权益,为在台两岸婚姻家庭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关于两岸的政治对话,可从民间做起,增进双方的了解,为今后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积累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