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大事记
1999.8.3
陆委会发布「对等、和平与双赢-中华民国对『特殊国与国关系』的立场」书面说明英文版。表示这份英文版的说帖将作为我驻外单位向国际间说明政府对两岸定位立场时精确用词的依据。
1999.8.3
中共新华社发表题为「于史无据,于法难容──『两国论』是祸台论」署名黄嘉树评论文章。
1999.8.3
大陆海协会协办的第七届「促进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
2002.8.3
第二十九届世界台湾同乡会联合会在东京召开。陈水扁总统在总统府透过视讯直播方式致开幕词时强调,台湾是我们的国家,台湾不是别人的一部分,不是别人的地方政府,也不是人家的一省,不可成为第二个香港或澳门,由于台湾是主权独立,台湾和对岸的中国是「一边一国」,需要分清楚,中共未放弃对台动武,且在国际上进行打压,对台湾人民的感情有极大的伤害。
陆委会主委吴钊燮与彰化县政府一级主管座谈时公开呼吁,希望大陆能赶快恢复两岸事务协商。另外,吴主委并表示近期两岸军事演习都是例行性演习,根据评估并没有拉高军事对立的态势。
2005.8.3
行政院长谢长廷宣布:同意两岸货运、重要节日客运包机直航等事宜,授权与大陆展开同步商谈
2005.8.3
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对于台湾方面同意同步进行两岸客货运包机商谈,我们表示欢迎。
2006.8.3
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表示,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来台,将涉及两岸 政府高层交流,政府会以「事前磋商」、「相互尊重」的原则,依法审理。
2004.8.3
中共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史帝文斯时,呼吁美国停止对台售武,信守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并把承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不向台湾发出错误信号。
2005.8.3
行政院长谢长廷宣布:鉴于国际油价攀升,同意台湾航机飞越大陆领空前往第三地;同意两岸货运、重要节日客运包机直航等事宜,授权与大陆展开同步商谈。
2005.8.3
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在接见德国基督教民主党全国理事会财务长华特(Daniel Walther)时,呼吁中国当局同意台湾航空器飞越中国领空,并尽速就货运包机、重要节庆或特殊需求的客运包机事宜,与台湾政府协商。
2007.8.3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刘德勋副主委于例行记者会表示,我方银行业仍属禁止赴大陆投资项目,国内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尚不得直接或经第三地赴大陆地区投资中资银行;希望两岸完成观光协商,大陆尽快将台湾列入大陆人士可出国观光的国家或地区名单。
2007.8.3
外交部发布新闻稿严正抗议中国驻联合国常代王光亚退回陈总统信函,外交部表示,依据联合国相关规定,只有联合国安理会及大会有权审议及决定新会员入会申请案,而中国驻联合国常代王光亚身为安理会轮值主席,竟以退件方式处理此一重大问题,有亏轮值主席职守。
2007.8.3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言人刘德勋副主委在例行记者会指出,去年六月开放紧急医疗包机至今,共实施21班次、载送47名伤员从中国大陆返台。
2009.8.3
大陆海协会新闻交流团结束访台行程,团长国台办新闻局长杨毅表示,两岸双方应本着「先易后难」原则,循序渐进,尽快推动实现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以达成新闻交流共识。
2009.8.3
福建省银监局将推动闽台银行业互设机构、加强闽台银行业股权合作、加强两岸银行业业务协作、推动对台离岸金融业务、加强对台资企业金融服务、畅通闽台银行业沟通渠道等六方面着手,深化闽台金融合作。
2009.8.3
福建省银监局将推动闽台银行业互设机构、加强闽台银行业股权合作、加强两岸银行业业务协作、推动对台离岸金融业务、加强对台资企业金融服务、畅通闽台银行业沟通渠道等六方面着手,深化闽台金融合作。
2012.8.3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致函我方海峡交流基金会,对近日台湾各地因暴雨引发的洪涝及泥石流灾情表示慰问
2013.8.3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王郁琦主任委员出席花莲县胜安宫举办庙口宣讲活动时表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是台湾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服贸协议没有开放大陆劳工来台,也没有开放大陆投资移民、出租车业、印刷业,以及中药零售业等来台。王主委进一步表示,在开放过程中,政府一定会谨慎把关、有效控管,建立有效的审核机制,绝对会把对台湾产业的冲击降到最低。
2015.8.3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就评论台北市长柯文哲关于「九二共识」的言论时表示,「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交流不是国际交流。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只要秉持两岸既有的政治基础,两岸交流合作包括上海与台北两市的交流合作一定可以取得积极进展。
2017.8.3
针对陆方将我在印尼涉嫌电信诈骗犯罪之22名国人强行押往中国大陆事,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布新闻稿向陆方提出严正抗议,并再次呼吁两岸治安机关应合作侦办跨境犯罪,在过去双方既有的合作基础上,透过良性沟通与对话,积极共谋解决因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