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关系网移动版

    两岸关系网移动版

构建“北京文化符号—国家形象—外交效能”的系统耦合机制极为必要

2025-06-22
来源:两岸关系网

        在世界秩序深度调整、话语权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国家之间的较量更体现在形象叙事、价值传播与文明代表力的全方位对冲。对于中国而言,在迈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进程中,如何统筹国内资源,打造国际话语,提升外交效能,已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战略课题。在这个语境中,北京的角色格外突出。作为中国的首都、政治中枢与文化高地,北京不仅拥有极高的国际关注度,也具备国家意志、文化表达与全球沟通的三重叠加功能。构建“北京文化符号—国家形象—外交效能”的系统耦合机制,不仅是软实力战略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代大国外交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这种机制的核心,是把城市资源转化为国家语言,把文化表达转化为形象资产,把叙事结构转化为外交成果。

        第一,北京文化符号是国家形象最具代表性、传播力的战略资产。文化符号不是自然存在,它是国家有意识建构的产物,是文明传播的语言载体。城市文化符号更是国家意志的具象表达——谁拥有被世界广泛识别和理解的文化符号,谁就更有可能在国际认知中占据主动权。首都北京的文化符号不仅历史深厚,且具有鲜明的国家代表性。中轴线体现“以中为贵”的礼制秩序,故宫象征政治文明的权威与连续性,长城则是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奥运鸟巢代表现代中国的开放姿态;“双奥之城”则成为全球唯一的体育文化奇观。这些元素,不仅是城市地标,更是国家话语的视觉化表征,是中华文明在全球范围内可识别、可记忆、可传播的关键语义节点。然而,仅有文化符号而无系统机制,其战略价值将大打折扣。只有通过科学机制将这些符号嵌入国家叙事、外交议程与国际传播之中,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讲政治、以符号塑形象、以形象强外交”的国家战略闭环。

        第二,国家形象重构迫切需要“北京经验”的系统表达。国家形象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在全球公共空间中的“共识再生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讲故事,还要讲对故事,用世界听得懂、信得过、记得住的方式,精准传达中国的国家定位、制度逻辑与文明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北京的制度能力、治理经验与文明气质,具备典范性示范功能。北京是国家制度运转最为集中、高效的空间,也是“人民至上”“城市为民”理念的最佳实施平台。近年来,北京在空气治理、城市更新、文化保护、绿色发展、数字政府等领域所取得的治理成果,本身就是国家形象最具说服力的现实样本。因此,国家形象的构建不能脱离城市实践的现实基础。需要建立机制性路径,将“北京实践”转化为“国家表达”,让北京所蕴含的制度张力、文化深度与现代文明秩序,通过文化展览、国际论坛、影视传播、教育交流等多元渠道,转化为全球认知框架中的“中国国家印象”。

        第三,提升外交效能必须打通文化—形象—政策之间的战略链条。外交效能,表面看是交往能力,实质上是影响能力。而影响力的形成,必须依赖于三者协同:文化要有感染力,国家形象要有可信度,政策表述要有亲和力。三者若脱节,外交就会“讲了没人听,做了没人懂”。当前,中国外交已进入一个“内容深耕—形式创新—机制支撑”的阶段,但文化与外交之间的信息壁垒仍需打破。许多中国优秀的城市文化资源、文化品牌与文化理念,尚未被有效整合进国家对外战略传播体系,存在“资源丰富但无协同、表达分散但缺统筹”的问题。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与外交的双重中枢,最有条件实现这三者之间的高效耦合。其一,文化产品应主动向外交议题靠拢,实现“文化为外交服务”的内容引导;其二,城市叙事应配合国家战略,确保“国家形象与城市符号”同频共振;其三,外交平台应植入文化模块,使“会谈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国家”形成相互验证。这需要一个具有顶层设计能力的机制体系,把北京的文化资源嵌入国家战略,把城市传播目标嵌入外交议程,把外交成果反哺至文化生产,形成一条闭环、高效、协同、持续的价值链。

        第四,构建系统耦合机制的实践路径与制度支撑。要构建“北京文化符号—国家形象—外交效能”的系统耦合机制,必须从理念创新、机制建设与平台整合三方面同步推进:一是顶层设计上要统一战略叙事。 国家应将“北京文化符号”纳入国家软实力战略布局,明确其在国家形象构建和对外传播中的权重,推动文化部、外交部、北京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二是平台运作上要推动融合传播。依托北京现有的中轴线文化带、国家大剧院、“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国际设计周”等载体,打造系列文化—外交耦合样板工程。以节事活动带动内容策划,以媒体矩阵支撑叙事扩散,以国际网络形成品牌共识。三是内容生产上要注重场景创新。 将文化内容嵌入外交事件,将城市空间转化为传播场景,如通过城市光影秀、历史复原剧场、虚拟现实体验等方式,让国际受众“沉浸式理解中国”。四是人才支持上要打造复合型队伍。 建设跨界融合的文化外交复合型人才体系,培养既懂国家战略、又熟文化传播、还通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为机制运行提供智力支持与内容保障。

        外交不是抽象的谈判艺术,而是国家整体能力与文明底蕴的外化表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全球竞争中,谁能构建一套贯穿“文化符号—国家形象—外交效能”的系统机制,谁就能在国际话语场上拥有真实而深远的影响力。北京,不只是中国的首都,更是中国向世界讲述自身的首选窗口。它拥有历史、具备制度、肩负使命,也最有条件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国家形象,将国家形象转化为外交效能。构建这一机制,不仅是对北京功能的再定义,更是中国软实力布局的一次战略升级。未来的大国竞争,终将是一场文明之间的深度对话。而北京,将是我们这场对话中最具分量的语法核心与精神主语。

作者:朱松岭 北京联合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